分享按钮
 
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研究动态
研究活动
学术动态
培训咨询
学术通讯
商会论坛
  学术通讯
首页商会论坛
2022 中国民间商会论坛隆重举行
2022 中国民间商会论坛隆重举行
来源:浙大社会治理 2022-11-14 11:25
 
    11月12-13日,2022中国民间商会论坛在杭州举行。本届论坛由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中国社会治理研究会、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浙江省商会)、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浙江大学和浙江工商大学共同发起,浙江大学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浙江工商大学重要窗口研究院与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来自全国从事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民政及工商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优秀行业协会代表等100余位嘉宾线上线下参加论坛。本次论坛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为主题,从行业协会商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行业协会商会推进治理现代化、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建设、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与改革创新四个专题开展深入讨论。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原副秘书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忠明,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浦文昌,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隗斌贤,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廖鸿,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宇,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郁建兴,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徐家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汪富亮等出席。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永东主持论坛。
 
    中国民间商会论坛活动始于2001年,由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倡议发起。论坛每年选择一个主题,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商会实践工作者和相关党政部门领导展开深入讨论。自2013年起,该论坛永久性落户浙江杭州,由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联合有关单位、机构承办。 
 
    开幕式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全国工商联智库委员会委员郁建兴教授致开幕辞。他表示,本次论坛主题“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既是新议题,又有悠久的历史联系,行业协会商会的特殊角色在这一特殊时期能够发挥怎样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次论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具有重要时代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第一场研讨会: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由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沈永东与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所长浦文昌联合主持。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忠明,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廖鸿,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浦文昌,浙江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江宇,浙江省政协常委、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隗斌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公益发展研究院院长、省部共建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理事徐家良,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经济团体部主任汪富亮,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院长沈永东先后发表主旨报告。

    王忠明作了题为“中国式现代化:迈上新征程的商协会建设”的主旨报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他强调,中国的商协会建设绝不可能游离于“中国式现代化”之外,要认识新时代、找到新方位、唤醒新思维、激活新智慧,特别需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希望一大批有作为的商协会组织将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征程中脱颖而出。

    廖鸿作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的未来发展”的主旨报告。他从五个方面提出对行业协会商会未来的发展前景的倡议。第一,行业协会商会的未来要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理顺行业协会商会的党建管理体制。第二,行业协会商会的未来要注重高质量发展,强化代表性,积极发挥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三,深化脱钩改革,行业协会商会要更明确地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第四,抓住信息化、数字化的机遇。第五,积极培养人才。最后,他强调行业协会商会要善于进行自我革命,健康发展。

 
    浦文昌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协会——行业协会商会的素质亟需提高”的主旨报告。他以无锡市2021年114个行业协会商会样本数据为例,提出行业协会商会发展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他认为推进行业协会商会高素质发展需要牢固确立行业协会商会高素质发展的新理念,探索新时代协会商会治理和运作的新机制,制定合理调控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数量、引导联合重组、克服利益代表碎片化的新政策,加强培训、促进第三方评估和咨询,引导和鼓励行业协会商会走上高素质发展的新轨道,加快立法进程为行业协会商会高素质发展提供新保障。

    江宇作了题为“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促进浙江社会组织提质增效“的主旨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浙江省围绕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意见》,在健全完善社会组织发展体系、促进社会组织提质增效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他提出,浙江省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组织领域的指示批示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统筹谋划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的新的宏伟蓝图,更好地凝聚社会组织力量激发其参与两个先行、助力民族复兴伟业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纳入专项检查、摸排社会组织基本面,谋划专项改革、制定发展政策,强化政策供给、强化培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强化能力建设、实施社会组织数字应用,落实监管举措,形成优胜劣汰、风清气正的新格局。

 
    隗斌贤作了“民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行动逻辑与温州实践”的主旨报告。针对二十大报告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问题进行思考,他概括出了民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三个行动逻辑:民营经济的先富与全体人民的共富具有历史传承的必然性,民营经济促进共富的共生效应,以及民营经济促进共富在微观层面上实现了市场逻辑和社会逻辑的双向嵌入。随后,他从优势企业和龙头企业引领区域发展促进共富、民营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带动后富地区和群体创业就业、民企投资公益事业改善后富地区社会基础设施、通过公益慈善和社会救助等财富转移形式帮助后富等方面提出民营经济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


    徐家良作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体系中的地位”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体系是中国化的协商实践、党的 领导和人民主体性的有机结合、呼唤合法性与有效性的二元统一。他提出,行业协会商会具有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体系建设的能力和实力,通过积极履行职责、强化政策倡导能力、发扬民主参与精神、提升国际影响力建设来完成从政企桥梁到社会智库的角色转换。他呼吁,行业协会商会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协商体系建设,政府与行业协会商会职能规范化,发布系统性的社会组织培育和支持政策,推进行业协会商会高质量发展。

 
    汪富亮作了“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立法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他针对协会立法现存的相关问题,分析协会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协会立法需研究的重点问题,并进一步对行业商业协会立法提出五大思考:一是协会认知没有形成共识,立法的外部环境有待改善;二是推动协会商会立法,需多部门合力共同推动;三是突出立法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开展专项调研;四是部分协会内部治理有待提高,服务能力有待提升;五是立法要兼顾到不同行业、类别、规模和层级的情况。

 
    沈永东作了题为“脱钩改革对行业商会协会作用发挥的影响和机制“的主旨报告。基于全国795家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数据,他从行业协会商会的政策倡导和公共服务两个方面考察了脱钩改革对行业协会商会作用的影响。他发现,脱钩改革能够显著提升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参与,这一提升通过增强行业协会商会服务提供作用机制予以实现,而且行业协会商会的组织异质性对政策参与具有调节作用;脱钩改革也能够显著提升行业协会商会会员服务,但是对公共服务没有显著影响。据此,他指出,党委政府在构建中国特色的行业协会商会发展格局中,要为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商会多元化、跨部门的政策倡导构建良好的制度设计;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后要始终将服务提供作为发展的核心使命,以高质量服务支撑政策倡导;会员企业与媒体舆论要发挥行业监督、舆论监督作用,防止脱钩改革后行业协会商会出现市场行为异化与治理失范等风险,确保行业协会商会政策倡导始终利于行业发展。
 
    第二场研讨会:行业商会协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
 
    11月13日上午上半场论坛开展了题为“行业商会协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的专题研讨会,本场研讨会由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俊主持。宁波市家居产业协会执行秘书长柴山,中商政和(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大学全国卓越商协会会长联盟执行主席项洪斌,温州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赵文冕,温州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兼职教授、乐清市招商局原副局长陈明乾,温州大学瓯江特聘教授、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张建民分别作了报告。

 
    柴山作了题为“培育协会“小巨人”、“实全新专”推动协会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聚焦行业协会商会发展值得关注的三大问题:如何将协会发展与企业发展相匹配、如何将合规与协会高质量发展更好结合、探索协会与企业发展上的方法论异同。他提出,建立协会“小巨人”需要结合“实”“全”“新”“专”四大要素,要发挥主体作用,对会员需求全面回应,在高起点推动后寻找机会,充分发挥协会运营专家和行业专家的作用。

    项洪斌作了题为“用多帮一模式推动商协会秘书处推进会员间共同富裕的路径探索”的报告。他认为“多帮一”模式 + 共同富裕思路的推广需要在参与的组织中得以推广,在筹备的组织布局,在已有的组织实施。他以“亿X100 投资人俱乐部”“新时代“三浙” 共创共享发展论坛”““三浙”代表:金黎平为例”,展示了“多帮一”的践行成果。他指出,在将来对外需要打造“公益+投资+..... 的社会化服务载体”,对内需要逐步完善“中国式美好生活共同体”建设。

    赵文冕作了题为“以历史自觉加快推进商会建设现代化——温州行业协会商会十年改革发展实践回眸与面向现代化的前瞻思考”的报告。他总结了商会高质量发展的“温州实践”所取得的四大突破性成果:由工商联全力支撑向党政合力推动的重要跨越、由局部探索创新向制度体系成型的重要跨越、由单点示范引领向一流“商会雁阵”的重要跨越、由助力企业发展向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跨越。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呼唤商会建设“三加强四提升”: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商会研究亟待加强,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商会作用亟待加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商会能力亟待加强;提升思想认识,提升政策保障,提升人才保障,提升机制保障。

 
    陈明乾作了题为“异地温州商会诞生与发展之我见”的报告。他回顾了异地温州商会诞生的时代背景与发展历程,指出了全国异地温州商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改善,温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的重视,驻地党委政府招商引资的内在驱动以及在外温商综合实力的不断增长,而这其中功绩的权重划定有待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他对异地温州商会的科学定位进行了明确,认为统一、明确各个地方的“异地商会”概念或定位,便于各地准确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精神,防止各个地方对“异地商会”本质产生误解,避免出现多个部门对商会组织重复管理联络的状况出现,以便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张建民作了题为“行业协会构建城市间绿色创新网络研究——基于浙江与广东的实证比较“的报告。他研究了浙江和广东省地级市之间的绿色创新网络特征,对浙江省、广东省的绿色创新网络特征进行比较,总结了两省行业协会的省内外合作关系。他从行业协会角度建议省会城市行业协会与其他城市的行业协会开展合作标准制定,鼓励相关文件起草牵头单位尽可能纳入不同城市的起草单位,处于网络边缘城市的行业协会要与相关省会行业协会加强联系,争取与省会城市行业协会合作制定标准。
 
    第三场研讨会:行业协会商会推进治理现代化
 
    11月13日上午上半场线上平行论坛开展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推进治理现代化”的专题研讨会,本场研讨会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王伟进主持。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苏企健康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吴跃农,上海社会科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汤蕴懿,深圳大学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罗文恩,上海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纪莺莺分别作了报告。

 
    胡小军作了题为“营商环境改革背景下行业协会商会的角色定位与能力构建”的主旨报告。通过对广州市营商环境改革与市场主体发展概况的梳理,他指出,行业协会商会在优化营商环境立法中有着行业服务提供者、行业服务提供者、市场秩序维护者、行业协同治理者、营商环境监督者的五大角色定位。基于五大角色定位,他提出了营商环境改革与行业协会商会能力构建的建议:一是从会长个人带动向理事会有效治理、执行团队社会化运作转变;二是从会员服务机构向产业集群促进机构转变;三是从依靠会费收入向资源多轮驱动转变,打造“专业服务联合体”;四是从听取行业协会商会意见到行业协会商会协商制度化转变;五是从传统行政监管向新型信用监管模式转变。

 
    吴跃农作了题为“我国行业协会商会发展中的乱象根源及治理对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我国部分行业协会商会的乱象共性是乱作为、胡作为,行业商协会政府权力关联缺少监管和工商联工作缺失构成两方面的乱象主因。他进一步剖析了部分地方工商联工作缺失的四方面症结:一是工商联回避大多数会员和行业商协会的小圈子贵族化习气趋重;二是工商联回避问题的官僚主义工作作风;三是工商联不愿意发挥作为政府助力的作用;四是工商联发挥教育引导行业商协会的职能作用不到位;五是工商联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娱乐化享乐主义现象。基于行业协会商会乱象的现状,他提出了七条解决根治行业商协会问题乱象的对策建议。

 
    汤蕴懿作了题为“以政社协同推进政商网络延伸——基于上海异地商会的调研分析”的报告。她关注作为经济社会中介的异地商会,将上海异地商会的管理机制总结为跨部门协同管理、聚焦核心服务功能、形成营商环境新路径,并且分析了当前上海异地商会在自身发展以及政府监管方面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和挑战。最后,从政社协同的角度提供建议,她提出在加强党建引领,参照相关正式制度完善异地商会监管体制的同时,不断优化完善异地商会的组织建设和功能发挥。

    罗文恩作了题为“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测量:基于行业公共品供给的视角”的报告。他关注如何衡量、评价一个行业协会影响力这一问题,从测量与影响因素,从组织能力、政策参与游说行为、组织职能、组织规模、与会员互动五个角度总结了当前行业影响力的研究的五个路径,认为学术界对如何界定和衡量行业协会的影响力这一概念仍缺乏探讨。对此,他从行业协会产品供给的视角进行概念操作化,提出了行业影响力表现为行业协会供给的各类行业公共品的数量及其质量,并分享了从行业研究、行业规范、品牌活动、行业交流、政策参与、技术平台、人才培养几个维度构建行业影响力的测量模型。
 
    第四场研讨会: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建设

    11月13日上午下半场论坛开展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能力建设”的专题研讨会,本场研讨会由温州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赵文冕主持。浙江工商大学英贤慈善学院教授、浙江省商会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俊,温州市安徽商会会长程健,云南省智能与数字协会专家、云南省咨询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高级工程师魏强,吉林省房地产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刘奕阳,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周孜正先后作了报告。

    周俊作了题为“资源编排视角下行业协会商会市场化能力提升的三阶策略”的报告。她认为行业协会商会需要有效提升市场化能力。基于资源编排理论,他指出企业各层级应随环境变化采取有差异的资源管理行动,完成资源结构化、资源能力化、资源杠杆化的三个资源管理流程,并在组织的不同发展阶段运用对应的资源编排策略。她以A市S行业协会的资源编排策为例,指出开展资源动态管理、对资源进行有效编排,是行业协会商会提升市场化能力的重要途径。

  
    程健作了题为“异地商会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击鼓传花”的报告。他以温州市安徽商会为例介绍了异地商会的特征,认为阶层体现、时代发展需求、内在资源整合是异地商会形成的重要原因。通过对异地商会的现状以及作用进行剖析,他指出,异地商会的发展要围绕基础建设、党建工作、服务创新、内部治理、社会价值展开。在此基础上,他认为需要推进商会文化自强自信,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加强对会员的思想引导,创新商会工作理念、工作方式,肩负文化引领的责任,打造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

 
    魏强作了题为“关于解决商协会造血难问题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她认为,商协会造血难的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第一是商协会基本信任缺、业务互动少、内部活力差、信息共享难;第二是违背逻辑找项目,忽视优势做运营,远离主业图发展;第三是商协会资源优势远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整合和利用;第四是没有找到商协会资源变现新方法、机制、工具和模式。提升商协会造血能力的关键在于构建资源整合新方式和资源变现新模式。据此,她提出应该从商协会加强合作,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商协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或推进联盟,发挥浙江数字经济示范作用,制定行动计划等方面入手提升商协会造血能力。

 
    刘奕阳作了题为“推动社会治理的社区服务模式创新与探索——基于社区发展的幸福生态系统”的报告。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分析相结合,她指出,“基于社区发展的幸福生态系统”模式对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也是百姓幸福生活实现的有效途径,极具前瞻性和发展空间。对于解决当今社会主要矛盾、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意义重大,有利于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有利于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周孜正作了题为“共体时艰与治理互动:无锡商会的减税努力和国民政府的谅解应对(1945—1947)”的报告。他认为,1945-1947年间无锡商会致力于减税。无锡商会通过致电中央、参与江苏全省商会联合会筹备会以及联系经济部等方式,推动财政部免除1945年所利得稅。无锡商会与政府实现良性互动的关键在于无锡商会与其他团体的合作,不同政府部门协同工作以及政府的高效行动。据此,他提出为了实现商会和政府的良性互动,政府或公共部门应该在 “元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政府并不一定采用命令与控制型的行政治理方式,而是更多地引入市场治理和社群治理的方式,以多元化的契约谈判和协商参与取代单一化的权威行使。
 
    第五场研讨会: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与改革创新
 
    11月13日上午下半场线上平行论坛开展了题为“行业协会商会管理与改革创新”的专题研讨会,本场研讨会由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胡小军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副研究员王伟进,华侨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徐晞,深圳市企业评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深圳市鼎诚技术经济评价中心理事长李亚平,华中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汤学兵,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国华分别作了报告。

    王伟进作了题为“我国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的演变——基于国务院政策文件库的分析”的报告。从经济驱动出发,基于国务院政策文件汇集的历年社会组织有关文件分析,他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功能定位与管理体制演变。他认为,我国社会组织因改革开放而发展,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任务。而国家发展的阶段性中心任务决定了社会组织的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未来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定位将进一步围绕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展开,社会组织将更加全面深入融入国家发展治理之中。

 
    徐晞作了题为“马来西亚华人商会的发展趋势和外部网络”的报告。首先,她对马来西亚华人商会作了简单介绍,分享了该商会的演变历史、分类特征,并总结了商会内部的组织架构以及发展趋势。随后,她重点对商会的外部网络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存在由优化决策形成、咨询服务形成、弘义融利形成和增信互惠形成的四种外部网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领导型、行政型、共享型三种外部网络形态。最后,她提出,马来西亚华人商会还存在力量分散、联络渠道线性单一、外部网络扩张受阻等外部治理困境,并提出了完善相关政策的建议。

 
    李亚平作了题为“深圳行业协会商会培育发展的支持政策与实践启示”的报告。通过梳理深圳市支持商协会发展的政策现状与解析福田区支持商协会发展政策设计与实践结果,提出行业协会商业发展政策设计的三个启示性建议:一是提升政策适配性,即支持商协会的项目须结合行业协会服务经济的角色定位、功能作用、服务能力等重要因素;二是加强政策时效性,即政策设计须结合现实与发展,与时俱进;三是提升政策系统性,要加强组合政策的建设,以弥补单一政策持续性的不足。

 
    汤学兵作了题为“商会视角下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的报告。采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理关系,并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三条重要建议:一是重视以商会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作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同等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要认识到商会自身内外条件的不足。一方面商会要加强自身管理体制建设,另一方面政府要为商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商会应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提高社会信任和社会声望,并以此建立各经济主体间紧密的社会网络,提高社会参与的深度,从而不断推动社会资本的积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朱国华作了题为“试论商会行业协会信用调解”的报告。他认为,商协会信用调解机制在实践中成果显著,但目前学界较少对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有全面且细致的研究。他分享了佛山信调委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总结了商会信用调解的条件与机制。他认为,商会信用调解具有“社会法团主义”的特征,通过商协会进行信用调解能够产生优化营商环境、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治理的社会效用,但是当前仍存在立法滞后、有效监督机制缺位、信息保护与利益共享的冲突等问题,引入信用机制更是需要防止权力寻租与权力滥用。
 
    总结与闭幕式
 
    沈永东对本届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届论坛是不平凡的一届,如何承接中国民间商会论坛二十周年的巅峰,并将论坛推向新的顶峰,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此关键节点,全国各地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齐聚浙江杭州,结合线下主会场与线上分会场共同营造民间商会论坛新景象,使得本领域实务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在本届论坛中得到全面展示。

    沈永东总结了本届论坛四大核心议题: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如何推动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地方经验,行业协会商会会员逻辑、影响逻辑和公共逻辑内部的平衡、协调和张力,行业协会商会内部治理和能力建设。同时,他指出,异地商会是本届论坛出现频次较高的议题,可以作为未来重点研究与探讨的对象。

    郁建兴致闭幕词。他认为,实践和理论同等重要,理论应该从实践中汲取养分,实践应该由理论去指导和引领,实践和理论应该双向奔赴。从实践走向理论和从理论走向实践是同等重要的,而这一点也是中国民间商会论坛举办多年来一直坚守的理念。最后,郁建兴教授感谢大家对中国民间商会论坛的认同与归属感,期待在接下来一年中磋商、研讨和合作之后,再次相聚!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链接 | 研究所介绍 |
本网站内容未经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许可 不得转载或引用
Copyright www.bijiao.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无锡民营经济和民间组织研究所 苏ICP备13047341号 你是第 个访问者